(2)門應寬大、無門檻,便于平車出進,應避免使用易擺動的彈簧門,以防氣流使塵土及細菌飛揚。窗應雙層,建議使用鋁合金窗框,有利防塵保溫。窗玻璃以茶色為宜。
(3)走廊寬度應不少于2.5m,便于平車運轉及避免來往人員碰撞。
(4)地應采用堅硬、光滑易刷洗的材料建造。地面稍傾斜向一角,低處設地漏,利于排出污水,排水孔加蓋,以免污染空氣進入室內或被異物堵塞。
(5)電源:應有雙相供電設施,以保證安全運轉。各手術間應有足夠的電插座,便于各種儀器設備的供電。插座應有防火花裝置,手術間地面有導電設備,以防火花引起。電插座應加蓋密封,防止進水,避免電路發生故障影響手術。總電源線集中設在墻內,中央吸引及氧氣管道裝置都應設在墻內。
●美國醫院通風標準170-2017●
全球關注美國頒布的醫院通風標準如何應對WHO指南?
將手術室分為兩級,手術室20次換氣與一般手術室15次換氣。
仍要求手術室主送風裝置應集中設置在病患和手術小組的上方,氣流應單向、垂直向下且平均風速為 0.13-0.18 m/s。
要求主送風裝置送出非誘導氣流。
主送風裝置的送風面應每一邊均比手術臺底面至少多 305 mm。照明及氣塔等非送風裝置的總面積不得超過主送風裝置送風面的 30%。
送風裝置面積至少1.2m×2.4m
●單元大樓發展●
▲ 辦公大樓平面
●發展通倉交融手術室●
由于髖關節或膝關節置換手術十分成熟,成為單一、重復、再手術率低的標準化手術過程。由于要求髖、膝關節置換手術的需求量太大,造成有經驗的醫生和醫師奇缺。如何解決這對矛盾?通倉手術室應運而生。
同樣我國胸醫生采用腔鏡切除肺結節的手術已經十分成熟,成為單一、重復的標準化手術程序。上海肺科醫院全麻微創手術率超過90%。而我國不良肺結節患者很多、要求切除手術量很大。這為我國在世界上首先采用胸通倉交融手術室創造了條件。
醫患的需求矛盾推動了我國通倉手術室發展。
在大空間內設置4張手術臺,一位醫生可以同時指導4位助理醫生,一位主師也可同時指導4位副麻。相較于傳統的四間手術室,可節省3名師,3名醫生,2名護士,大大節約醫護人員數量,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,降低了手術成本。